铭记历史警钟 砥砺司法初心 —— 钟楼法院组织党员干警观看电影《731》
点击:345次
为深刻铭记历史、传承红色基因,进一步筑牢党员干警的理想信念与使命担当,近日,钟楼法院机关党委组织全体党员集中观看历史题材电影《731》。通过沉浸式观影体验,重温那段血泪交织的历史,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与精神洗礼
电影《731》以真实历史为背景,聚焦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在我国东北地区实施的细菌战、人体实验等反人类罪行,通过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场景、一段段饱含血泪的故事,还原了当年无数无辜百姓在侵略者的残暴行径下遭受的深重苦难,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在绝境中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。观影过程中,全场氛围庄严肃穆,干警们神情凝重,不少人眼眶泛红。当看到实验受害者在极端痛苦中挣扎、无辜孩童沦为侵略工具、抗日志士为揭露真相不惜牺牲生命等片段时,大家内心受到强烈震撼,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。
观 影 有 感
卢瑶 民一庭法官助理
以史为鉴,恪守司法正义
观看电影《731》后,心情沉重。影片揭露的历史暴行,是对人类文明与人性底线的践踏,更是对法治精神的彻底蔑视。作为法院工作者,我深刻认识到,司法不仅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,更是守护人类尊严与基本权利的坚实盾牌。历史警示我们,任何对法律的扭曲与滥用都将导致灾难性后果。我们必须以史为镜,时刻铭记肩上重任,在工作中坚守法治信仰,严谨审慎对待每一起案件,确保程序公正与实体正义,让司法真正成为照亮黑暗、抚平创伤的力量。唯有如此,方能告慰历史,不负人民重托。
陈敏娟 执行局法官助理
银幕暗下时,那声枪响仍在耳边回荡。金黄的麦田在风中起伏,王永章的身影倒在通往自由的路上,身后是用血肉之躯筑起的人墙。电影《731》用“无人生还”的结局,在我心上刻下了一道关于“铭记”的印痕。我忽然懂了什么是人性的光辉:它不是超级英雄的披风,而是普通人在绝境中,依然选择为别人托举希望的勇气。电影让我们看见:即使在最后一刻,那些血肉模糊的手,依然保持着向上托举的姿势。731部队的暴行是中华民族的伤疤,但这些在苦难中不曾屈服的灵魂,正是伤疤上开出的花。
电影结尾那句“你若记得,我便活过”,此刻有了千斤重。原来真正的死亡,从不是生命的终结,而是被世界彻底遗忘。他们没能走出黑暗,但我们这些正沐浴在阳光下的人,成了他们未竟的希望。就像诗人艾青所说: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?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。”这份“爱”,正是对苦难最有力的回应——带着他们的勇气,好好活在他们渴望的世界里。
走出影院时,秋风拂过脸颊,我想起电影里那片金黄的麦田。或许,真正的自由从不是逃离,而是我们带着那些未完成的故事,在和平年代里,活得比阳光更灿烂。这,就是对“无人生还”最好的反驳;这,就是对那些名字最好的铭记。
何杨 政治部科员
“昭昭前事,惕惕后人”
观看电影《731》,犹如翻开一部用血泪写就的警示录。镜头下那些冰冷的手术器械和绝望的眼神,无时无刻不在叩击着观者的良知。
影片揭露的不仅是暴行,更是系统性的人权践踏。当看到受害者遭遇非人折磨时,我意识到——法律不仅是条文,更是守护人性的盾牌。那些被剥夺的尊严、被碾碎的生命,时刻警示着我们:必须坚守法治精神,对任何侵犯人权的行为零容忍。
作为新时代的政法工作者,我们虽未亲历战火,但肩负着同样的使命:让法治成为照亮黑暗的明灯,让正义成为穿越时空的回响。每当我们坚守原则、维护公正,都是在回应历史深处的呐喊——这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,更是对生命最高的敬意。
朱安捷 法警大队辅警
铭记,是最好的致敬;
守护,是最深的缅怀。
《731》不仅是一部电影,更是一堂沉重的历史课,一记长鸣的警世钟。它提醒我们:忘记历史,就意味着背叛;漠视罪行,就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。作为退伍军人,我始终铭记“若有战,召必回”的誓言。我们要以史为鉴,不仅要记住伤痛,更要从中汲取力量——坚定维护国家主权、安全、发展利益,坚决捍卫历史真相与人类良知。
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。愿我们永远铭记那段黑暗岁月,更愿我们以忠诚、担当与法治信仰,照亮前行的道路。作为退伍军人、法院干警,我将始终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为守护公平正义、捍卫历史真相、建设法治中国,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下一步,钟楼法院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,引导干警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,以更加坚定的信念、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司法事业,为维护社会稳定、服务经济发展贡献法院力量。